资讯详情
12月14日,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安装协会、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支持的首届中国建造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建造‘走出去’”专题进行研讨。我协会会长助理朱双珠参加此次会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白正盛在讲话中表示,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0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与相关国家深度合作,在标准、科技、认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下一步,要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争取外交、商务、国合等有关方面的支持,增加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业主对接机会,增强规模效应,打造系统与集聚优势,推动“走出去”队伍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拓大型的新区综合开发业务。
中国建设报社副社长顾宇新表示,十年来,建筑业企业积极“走出去”,深度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规划和建设,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设施联通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他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建设报社发挥独特优势,以两微一端以及中国建设报、学习强国号等融合载体,全面展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和为民服务的扎实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论坛、研讨会、闭门会等多种交流互鉴平台,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为民认为,在全球高度关注绿色低碳发展的今天,作为高效的建筑材料,钢结构可回收和再利用的特性,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新方案。他表示,我们要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制定有利于钢结构行业发展的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基础。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共同制定更为灵活、便利的政策措施,推动钢结构行业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化。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会长李礼平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建筑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建造”的品牌和“基建狂魔”的称号享誉全球。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424.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3%,新签合同额17021.7亿元人民币,增长2.1%。在全球建筑市场营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海外建筑企业表现亮眼,为推进“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国际合作处处长余山川分享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走出去”的重要意义、目前的工作基础、面临的挑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他表示,目前正在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建设行业“走出去”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希望大家积极加入,充分发挥中国建造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实力,共同推动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走出去”。
清华大学教授、博导石永久认为,面对日益增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大型钢结构工程建设的需求,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了解并掌握国际通行钢结构工程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及其与国内技术标准的异同。采用合适的钢结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安装是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工程建设中关键的技术条件。他表示,目前,在建设“一带一路”项目过程中,许多外方业主要求按照美国标准或者欧洲标准等国际通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但总包商从经济角度出发,一般会考虑采用中国的钢材,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对中国钢材与国外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标准的匹配性做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白光波表示,卢塞尔体育场为中国企业承建的首座世界杯主体育场,是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作为总承包单位带领一众中国企业完成的共建“一带一路”代表性工程。由北京建院设计的体育场屋盖索膜结构和主体钢结构组成是整座体育场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设计团队在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为体育场的顺利建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也由此获得了项目各方的高度认可。该项目是北京建院践行“走出去”战略、打造“中国设计”品牌的重要成果,向世界展现出大国企业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力量。
金环建设集团总工程师张强从美标钢结构制造实例出发,系统分析了美标钢结构制造全过程的质量管控要点,为中国制造国际标准的钢结构工程提供了借鉴,为钢结构制造与国际市场接轨、消化剩余产能、实现“制造大国、质量强国”的目标,提供了成功范例。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中国钢结构制造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中东公司总经理张斌认为,后疫情时代,钢结构行业国际市场的机遇大于挑战。在国际市场选择上,要遵循“国家意志”,紧跟“一带一路”建设,遵循三个“跟随”,跟随有资金实力的国家、跟随有明确愿景的国家、跟随有领袖人物的国家。要对标国际钢结构优秀企业,在发展中上规模、创效益、强品牌。要推进市场、人力、财务、商务、技术变革,不断提升钢结构海外市场份额。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景分析了中国企业境外工程发展的历程及境外工程的现状,并结合企业自身对EPC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借助企业实践的真实案例和详实数据,对境外PEC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应对举措,给出境外EPC工程有效推进的借鉴和可实施路径的参考。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江表示,强化央企责任与担当,中建八局一公司全力以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他以印度尼西亚第一高楼印尼一号项目为例,在面对海外工程经营理念、属地文化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多元差异,中建八局一公司探索合作机制,实行属地化管理,推行中国式安全质量管理智慧,“借船出海”推动中国标准、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出去”,设立鲁班学院,促进沿线产业工人、管理人员技能培育,最终实现共建共享、互利互赢。
多维联合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保强指出,中国钢结构建筑金属屋墙面产品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抗风揭性能,在材料方面与欧标、美标、澳标等国际标准接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园区、车站、航站楼以及展览馆等项目的屋墙面产品均有中国企业身影的出现,在沿线国家钢结构建筑项目基本建筑功能得到保障的同时,也为其造型美观、节能保温、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蒲育强表示,建谊集团深刻洞察现代建筑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智能建造为核心,提出全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传统建筑业的颠覆,旨在打造具有高质量、可持续性、智能化的建筑产业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他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在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实际建造经验,通过智能建造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参与国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建筑产业体系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