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由我院设计完成的杭州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方舱医院——白马湖会展中心(A馆和B馆)方舱医院已顺利完成建设工程验收,我院各专业设计团队继续在现场进一步对各项细节进行测试核验,力控品质,力保安全。
在接到参与杭州白马湖方舱医院改造设计任务的指令后,我院迅速组建了以联合建筑一院的共产党员们为主要骨干力量的白马湖方舱医院设计团队,2天完成设计方案并以高度契合“平疫结合”和“人性化”的项目设计诉求在评选中获胜;一周内顺利通过专家方案评审;建筑、结构、水、电、暖、智能化六大专业项目组,14天日夜驻场,边设计边施工,直至顺利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已使用十几年的会展场馆改造必定会面临很多原生问题,疫情环境下也必定面临材料采购和物流运输的困难,因此各专业必须在应急建造中来“反向设计”,在施工中随机应变、随急应变,保证抗疫功能实现的同时,保障未来舱内人员的生活质量、舒适度和心理感受。我院各专业全体驻场设计师也是集“设计、监理、施工管理”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排查施工隐患,指导制定施工方案,协调设备调试等等。面对时间紧、任务大、变化多等诸多不利因素,设计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昼夜赶工,以实际行动体现UAD专业的力量,设计细节更是深藏大爱,最大化地体现人性关怀。
“方舱式”临时应急医疗救治场所应具有大空间、大容量、临时性的特点,设计和改建要遵循安全可靠、转换快捷、易于恢复的原则。
建筑设计严格遵守“三区两通道”的原则,严格遵照“医患分区”设计,结合场馆实际条件和转换便捷性,设计在B馆一层西侧集中设置清洁区,两馆之间新增卫生通过,两馆其余区域均为污染区,分区高效合理,做到封堵墙板最少,保证清洁区安全可靠。新建的卫生间通过采用10组工厂定制生产的集装箱式列装防护舱UAD专利技术,箱内合理规划“一脱、二脱、缓冲、淋浴”等,疫情时可在48小时内迅速完成安放并投入使用,极大满足了“平疫结合”的目标诉求。
方舱医院流线多样而复杂,为了保证医护流线、患者流线、污物流线、物资流线、医技流线的独立和便捷,设计从室外、室内两个方面布置各流线。患者入院、转院、污废出入等设置在场馆东北侧,医护出入、物资运输等布置在场馆西南侧,患者康复出院设置在场馆西北侧,洁污流线严格分离。设计团队充分利用场馆内的各个出入口、楼梯、电梯,结合室内外功能布置,对每个出入口、电梯进行功能流线定位,保证洁污分区、医患分流。
医护流线:医护人员从位于B楼西侧的出入口进入清洁区,经过卫生通过再到达污染区。卫生通过进出流线分设、男女分设。具体进入流程为:清洁区经一次更衣(洗手、换工作服、带帽、戴口罩、戴手套)、二次更衣(戴护目镜、穿防护服、隔离服、穿鞋套)、经缓冲室进入污染区;返回流程为:一脱衣室(脱隔离服、防护服、帽子、手套、鞋套)、二脱、经缓冲室进行淋浴,再回到一次更衣,进入清洁区。
患者流线:A、B馆的患者入口均位于场馆东侧,通过入院检查、处置进入方舱,待病情痊愈后,通过出院患者清洁区,喷雾消毒后方可出院。康复患者出院口位于A馆西侧,做到出入院流线不交叉。同时在A馆东侧和B馆东北侧利用现状货梯,便于患者转运。
污物流线:设计在A馆东侧和B馆东北侧,利用现状货梯,设置污物电梯,并在A馆和B馆场地外围处布置临时集装箱污物收储用房。
物资流线:本工程集中物资保障区位于B馆西侧。同时,将A馆西侧入口和货梯,B馆东南侧出入口和货梯设定为物资入口,将清洁物资通过保障人员进行交接,满足日常医护物资输入。
移动医技:在A、B馆之间室外场地上设置移动医技区,用于停放移动CT、核酸采集车辆,方便患者进行各类医技检查。
在收治单元舱位的空间设计中,以2×3米的基本舱位单元布置,每个舱位三面用白色光洁的隔断、一侧用帘子进行分隔,保证每位患者既有宽敞的个人生活空间,也能保证每位患者的隐私。
在项目既有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对场馆的给排水系统做了全方位的改造提升,涉及面广且十分复杂。
给水系统:直供给水入户管增设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加压区供水采用断流水箱供水,并设可靠的消毒设备,防止水质污染。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保证供水稳定:1.室外为场馆增加第二路市政供水接口;2.室内加压区增设生活水泵,并将原有枝状管网改造成环状管网,场馆内新增的用水点设独立管道供水。
热水系统:在每个公共卫生间增设淋浴器,设置了12套独立的商用电热水器热水系统,保证每个区域的患者都能获得可靠舒适的用水体验。
排水系统:在防疫标准要求下,排水系统改造是本项目最重要的考验。首先需保证清洁区,污染区的污废水完全隔离;污染区的冷凝水进行单独收集排入污水检查井;所有污染区通气管末端都设置可靠的消毒设备;其次,室外污水管网做全密闭处理,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通气管,伸出屋顶消毒处理后排放,防止恶臭废气影响周边环境;最后,按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要求,在化粪池前增设接触消毒池,污水管网末端增设污水处理站,出水口安装COD、氨氮、pH自动监测设备,接触消毒池出口安装总余氯监测设备,保证出水水质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传染病医院标准。雨水排出口增设初期雨水弃流池(兼应急池),并配置消毒和在线监测设备。
消防系统:针对方舱医院内人员密集,易燃物多,火灾危险性等级高的特点,在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消防设施的基础上,为每个消火栓增设消防软管卷盘;按严重危险级场所配置灭火器;每个护士站配置移动高压细水雾。
三区两通道正负压控制是方舱医院的重点,是院感防护的重点。本次改造设计充分利用原场馆的通风空调系统,因地制宜,完成疫情改造,同步完成了场馆局部原有系统设备更新换代工作。
污染区:A馆新增六处机械排风立管,排风口设在靠近地面下排风,新增排风机设在屋顶。B馆充分利用原有消防排烟系统,更新原有排烟风机,同时局部新增排风机组,均设置高效过滤器,所有污染区排风经高效过滤后高空排放。在原有空调机组基础上增设变频控制,调节风量,控制污染区排风量大于送风量。空调机组切换至全新风工况,机组内配置初中效过滤段和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清洁区:空调机组切换至全新风工况,调整空调机组风量保证清洁区不小于3次/h的送风量,保证清洁区正压。同样机组内配置初中效过滤段和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卫生通过区域:详细完成列装防护舱的节点施工图设计,交予生产厂商定制。严格按照浙江省方舱医院建设导则的要求,在“一次更衣”设置不小于 30 次 /h的送风,保证医护人员通过“一次更衣、穿防护服、缓冲室”后,从清洁区进入到污染区,在“脱防护服间”设置不小于 30 次 /h的下排风,保护医护人员通过“脱防护服间、缓冲室、淋浴间、一次更衣”后,从隔离区返回清洁区。“脱防护服间”排风通过立管升至屋顶经高效过滤器后高空排放。
改造原有卫生间排气系统,保证排风量不小于12次/h,并加装高效过滤器。
项目涉及多处新建和改造,最主要的是新建卫生通道,我们采用部分装配、部分新建的方式快速完成卫生通道的建设,完成其中的一脱、二脱、缓冲等关键节点,来保证防范安全。
在施工中,结构专业在不影响主体结构受力的前提下做好各种设备和管线布设的配合工作,尽量在原来荷载允许的范围内排布设备和风管,尽量减少对原结构的损伤,以便后期恢复;另外一个难点是由于室外管线的调整,增设消毒、污水和化粪池处理等埋地设施,这些都涉及到对原始场地进行开挖,最深达4米多,由于施工周期短,在基坑开挖中解决了如何进行底板施工、如何做好临时基坑围护和拆除并保障周边场地安全等一系列重大挑战。
电气设计严格按照医院标准,引入医院建筑标准的第三路电源-应急移动柴油发电车,将电路进行改造增新,重点保障人身安全与医疗用电。设置床位隔断,人性化地在隔间内设计了可以独立控制的照明与插座,同时在护士台设置集中控制照明的功能。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舱内引入数量可观的“机器人团队”,承担了部分送餐、消毒、清洁的工作,大大减少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的工作量,为防疫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此外方舱内的护士台、电梯厅都设置了集中充电区域,机器人能够随充随走,这也充分契合项目所在的滨江区高新科技区的特色。
智能化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舱内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工作、生活需求,保障医疗系统与舱内生活的运转。每个床位都独立设置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报警按钮,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紧急呼救;方舱内实现5G与Wi-Fi无线网络全覆盖,保证医疗设备正常使用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几千人同时上网使用,保证患者与外界的顺畅沟通,缓解心理压力。除此之外,舱内无死角监控和门禁设施有效保障了方舱内外部安全。
十四天,六大专业,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为建设方舱这个共同的目标勇担职责,守护一方安全。这是UAD的大院担当,更是疫情当前,在风雨中筑起抗疫堡垒的使命和责任!刻不容缓,全力以赴,祈愿我们早日取得抗疫胜利。
项目名称丨杭州白马湖会展中心(A馆和B馆)方舱式集中收治临时医院
项目地址丨浙江 杭州
建设单位丨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丨浙江中南控股集团
监理单位丨杭州城投建设有限公司
标识标牌丨杭州龙禧标识系统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丨董丹申
分管领导丨杨毅
项目负责人丨王健
建筑设计丨黄东丰、孙翌、谢舒翎、高蔚、王何忆、叶晓飞、田润泽
结构设计丨邵剑文、陈晓东、董凯、吴冰镠
给排水设计丨张滨、张钧、陈激、王靖华
暖通设计丨余俊祥、曹益坚、高克文、余理论
电气设计丨郑国兴、杨凯、丁立、范宏建、韦强、毛闐
智能设计丨陈佳、刘玥、马健
景观设计丨姚浩军、葛敏杰、尹志弘、奚子轩
建筑经济丨姚黎明、吴佳莉、孟睿覃
来源: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